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,提高学生安全意识,预防并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,全力构建和谐校园。2024年3月11日我系各班开展了“拒绝校园欺凌,构建和谐校园”的主题班会。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学之间矛盾,加强同学互帮互助,增加学生自身保护意识并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。
在活动中,各班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了什么校园欺凌、其危害性及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,包括肢体欺凌、语言欺凌、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等各种形式,以及它们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和社会影响。
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,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,更增强了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。教师也表示将继续重视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,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。
什么是校园欺凌?
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(个体或群体)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、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、侮辱,造成另一方(个体或群体)身体伤害、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。
校园欺凌,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,更是心灵上的创伤。它可能是恶意的嘲笑、无端的排挤,也可能是网络上的谩骂、背后的谣言。这些行为,都如同锋利的刀剑,无声无息地刺入受害者的心灵。
我们必须认识到,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,它剥夺了受害者的尊严和安全感,让他们的青春蒙上阴影。
预防“校园欺凌”应做到“三不”;
即:如何防治校园欺不做受害者、不做欺凌者、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。
防治欺凌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,为校园营造一个和谐、友善的氛围。
1、关注身边的同学:当你发现身边有同学情绪低落、行为异常时,不妨主动关心一下,问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。
2、拒绝冷漠:当看到欺凌现象发生时,不要选择冷漠或逃避。勇敢地站出来,制止欺凌行为,或者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。
3、倡导友善: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用友善的言行影响他人。比如,多给同学一些鼓励和支持,少一些嘲笑和讽刺。
对校园欺凌说“不”!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!
